學習《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
《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經黨中央批準,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該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于2022年1月24日在全國發(fā)行。該書分上下卷,共11章、83節(jié),約49萬字,史料豐富、凝練生動,對于推動全黨全社會特別是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黨的百年宣傳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把握黨的宣傳工作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增強歷史主動,滿懷信心向前進,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鹽城城投集團”微信公眾號開設“學黨史·讀原著”專欄,與您共讀。
第五章 在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中鞏固壯大
第一節(jié) 新中國成立和大政方針的宣傳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我國相繼實現(xiàn)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兩個歷史性轉變
黨領導宣傳思想戰(zhàn)線在全社會
大力宣傳《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和新中國開國大典
宣傳開國之初黨和國家密集推出的一系列內外方針政策
在迅速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開啟建設新中國偉大進程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即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
30萬軍民齊聚天安門廣場
紅旗如海,歌聲如潮
下午3時許,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
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軍樂團高奏《義勇軍進行曲》
廣場中央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54門禮炮齊鳴28響
象征黨領導人民奮斗28年的歷程
10月1日,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及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臺全部轉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實況
新華社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報道了新中國誕生這一舉世矚目的
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新聞
10月2日,《人民日報》重點報道開國大典盛況
全文刊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等
和社論《不可戰(zhàn)勝的人民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到各地
全國人民歡騰慶祝,革命熱情高漲
紛紛表示要團結一致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
建立地方各級人民政權的宣傳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署《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圖為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在《協(xié)議》上簽字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開國大典的禮炮聲猶聞在耳
人民解放軍繼續(xù)大踏步向華南、西南進軍
以雷霆萬鈞之勢掃蕩殘敵
到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
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
人民解放軍進藏
粉碎了帝國主義及西藏少數(shù)分裂分子制造“西藏獨立”的圖謀
實現(xiàn)了祖國大陸的統(tǒng)一
同時,新解放區(qū)展開大規(guī)模剿匪作戰(zhàn)
到1951年上半年,各地清剿的股匪已逾百萬
大陸上的匪患基本上平息
舊中國遺留下來而為廣大人民深惡痛絕的匪患得到根絕
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勝利進軍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迅速建立起來
廣泛發(fā)動社會各界群眾,恢復工商業(yè)和正常的社會秩序
徹底打碎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機器
對全國城鄉(xiāng)舊的基層政權進行徹底改造
初步形成上下貫通、集中高效、具有高度組織動員能力的國家行政體系
人民民主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真正得到人民擁護的、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行使權力的政權
1950年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出
關于“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工農民主專政”給三野政治部的指示
指示強調,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范圍比工農民主專政為廣
報紙刊物宣傳要按照《共同綱領》來作解說
即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
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
團結各民主階級(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
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同月,《人民日報》刊發(fā)
《省、市、縣人民政府組織通則》
《通則》規(guī)定,在文教方面
省人民政府委員會設文教、衛(wèi)生
新聞出版等廳、處
市人民政府委員會設文教
等局、處、科
統(tǒng)一全國財經、恢復國民經濟的宣傳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
財政經濟極為困難
舊社會留下來的畸形發(fā)展的投機資本
在新解放城市繼續(xù)興風作浪
加劇物價上漲,市場混亂
黨和人民政府成功組織了同投機資本作斗爭的“銀元之戰(zhàn)”和“米棉之戰(zhàn)”
經過這兩大“戰(zhàn)役”
不法投機資本一蹶不振
國營經濟取得穩(wěn)定市場的主動權
(1950年6月9日,中共中央召開七屆三中全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為全面部署恢復國民經濟階段的各項工作
1950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召開
毛澤東作題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
并作了題為《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
《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該報告
在穩(wěn)定物價、統(tǒng)一財經之后
黨和國家全面貫徹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的基本經濟方針
促進各種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發(fā)展生產
這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圍繞恢復國民經濟等各項建設
大張旗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刊登各地“勞資兩利發(fā)展生產”等典型報道
“三反”“五反”運動的宣傳
(1950年代初的“三反五反”運動,資料圖 來源:人民網)
1951年12月1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jié)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
一場群眾性的“三反”運動很快在全國形成高潮
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被判處死刑
震動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1952年1月,中央決定在私營工商界
開展一場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2月1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
《克服右傾思想,爭取反貪污斗爭的徹底勝利》提出
“三反”“五反”斗爭按其實質講來
乃是保持和鞏固工人階級領導權的斗爭
只許勝利,不許失敗
只許進行到底,不許中途妥協(xié)
“三反”“五反”運動于1952年10月結束
新中國外交方針的宣傳
根據(jù)當時的歷史現(xiàn)實和國際環(huán)境
1949 年上半年,毛澤東先后提出了
“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基本外交方針
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
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
把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清除干凈之后再考慮建交
明確宣布新中國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
根據(jù)以上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一經成立
即同蘇聯(lián)建立外交關系、互派大使
至1951年5月,有19個國家
先后同新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迎來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邁出了打破美國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重要一步
(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與斯大林出席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字儀式 來源:黨史網)
1950年2月14日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有關協(xié)定在莫斯科簽訂
簽訂前一日,中共中央轉發(fā)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
《關于公布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給新聞機關的指示》
3月,中央宣傳部下發(fā)《關于宣傳中蘇新約幾個問題的指示》
中蘇友好協(xié)會總會決定從1952年11月7日至12月6日
在全國范圍內舉行“中蘇友好月”
中共中央下達指示
要求全國一切宣傳工作機構
均需積極參加“中蘇友好月”的宣傳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中國外文局前身)正式成立,地址在北京國會街26號,現(xiàn)為宣武門西大街57號 來源:廣東共青團)
1949年10月,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成立
這是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的前身
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次政務會議通過
《關于統(tǒng)一發(fā)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機關重要新聞的暫行辦法》
規(guī)定凡須經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署通過或同意的一切公告
以及須經上述機構負責首長同意后發(fā)布的一切公告性新聞
均由國家通訊社即新華通訊社統(tǒng)一發(fā)布
對于外國記者發(fā)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機關的新聞一事
由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統(tǒng)一辦理
(1952年10月,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 來源:北京紀事雜志社)
1952年10月2日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
會前,中央下發(fā)指示,指出
要采取大張旗鼓、爭取多數(shù)
內外宣傳相結合而又以對外宣傳為主的方針
對外宣傳的重點是資本主義國家
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代表和人民
主要宣傳會議的情況和新中國的情況